
“23日就全部關停了,”昨天下午,記者聯系到長利玻璃環保負責人周建華。他介紹,該廠即將整體搬遷到洪湖,目前正在處理老舊的生產設備。這個位于白沙洲大道205號的廠區內共有兩條生產線,分別建于2001年和2005年,設計產能分別為450噸和600噸;在玻璃行業內,一條生產線的壽命大多在八至十年,因此這兩條生產線也到了壽終正寢的年限。
長利玻璃是華中地區玻璃行業的龍頭企業,洪山區環保局負責人介紹,該廠的關停決定并非突然下達。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廠區附近居民區和高校逐漸云集,由于玻璃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煙塵、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院校師生和居民投訴不斷。多年來洪山區政府、區環保局不斷督促長利玻璃進行整改,截至2011年,該廠先后投入了1300萬元進行脫硫除塵治理,可由于工藝陳舊、設施老化,整改效果并不理想,在多次現場檢查和監測中,排放始終不達標。企業自身也為此背負了沉重的代價,據統計,截至關停前,省、市、區三級環保系統的罰款達到195.6萬元;去年新《環保法》出臺后,兩條生產線不斷被責令減產、限產、限期治理,無法滿負荷投入生產,在徹底停產前,還在執行區環保局下達的減產20%的決定。
去年8月25日,區環保局對長利玻璃進行復查監測,發現該廠雖按規定減產,但并未安裝脫硝設施,氮氧化物仍然超標排放,最終決定對其實施停產整治,并協商將其進行整體搬遷。目前該廠位于洪湖新灘新區的新生產線即將投產。
“新生產線的產能達到1150噸,一次性投入了6000萬建環保設施,脫硫、脫銷、除塵絕對達到國家標準。”周建華說。另據市環保局透露,長利玻璃搬遷后,武漢市中心城區將告別玻璃生產這一高污染、高能耗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