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玻璃行業,保特羅(Bottero)集團可謂家喻戶曉,自1957年成立以來,持續致力于玻璃深加工設備的設計、研究與開發,也是玻璃行業中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器皿玻璃和平板玻璃加工技術的公司。1980年,保特羅投入智能倉儲系統的研發制造,積累了超過40年的技術工程經驗,目前全球安裝已超過三百套,是一套成熟穩定的系統。進入中國市場后,其革命性的概念很快被國內玻璃深加工領域的高端企業所認可,成為中國玻璃行業產業升級換代的助推器。
近日,耀皮集團新建的江門二期項目,通過招標,敲定了保特羅的解決方案,包括全套穿梭式倉儲系統以及三臺超大切割機設備。其中,倉儲系統整合了穿梭系統與龍門式倉儲,具有世界領先水平。切割機采用3810mm寬度,其中一臺能夠加工15米長的超大玻璃,并集成了激光打碼技術,為后續的理片系統以及所有的智能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撐。整套方案同時滿足了標準化與特殊尺寸玻璃的生產需求,解決了以往“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生產痛點,更是工廠智能化、自動化的典范型項目。

保特羅中國區總監林富原
在江門項目中,有一段插曲讓保特羅中國區總監林富原感受頗深。此前,耀皮集團的技術人員經過兩年的多方實地考察,最終確定了超過五家供應商參與競標。最終,保特羅竟然以“標王”的身份中標。對此,耀皮總部一位負責招標的主管表示,“保特羅的設備符合我們集團的發展需求,在這種需求下,保特羅提供了最優的性價比。”
“這是對保特羅品牌價值的最好認可,林富原表示,也說明保特羅的優勢得到了市場積極的反饋。”

保特羅穿梭式倉儲系統3D示意圖

保特羅穿梭式倉儲系統安裝現場

保特羅穿梭式倉儲系統運行中

經過機加工的保特羅切割機保證了穩定的水平結構和質量

保特羅切割機精密的刀頭結構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國內成為海外企業群雄逐鹿之地,但“外來和尚難念本地經”的說法并沒有在來自遙遠歐洲的保特羅身上應驗。2002年,保特羅集團邁出投資中國實質性一步,保特羅玻璃工業(佛山)有限公司成立,除了在中國本地化生產外,同時提供售后服務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充裕的零件支持,為保特羅進入中國乃至亞洲市場打下了前站。這里不得不提到保特羅中國區CEO Paolo Alberto Sardano先生,他不僅有著深厚的大型工業集團生產管理經驗,更熟諳中國市場需求。在Paolo先生的帶領下,佛山公司通過全面整合供應鏈體系,實施企業內部精細化管理,使產品性價比不斷優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也讓保特羅在中國市場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林富原向《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記者表示,“當前,保特羅產品仍堅持在意大利總部進行設計和研發,零部件從意大利原裝進口,佛山分公司按照嚴格的歐洲質量管理標準進行裝配制造。”

保特羅中國區CEO Paolo Alberto Sardano和總監林富原
對于本土化取得的成功,保特羅中國區總監林富原不僅是見證者,同樣也是建功者。
除了自身過硬的產品品質,林富原進一步補充道,“客戶關懷一直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之一。保特羅是一家愿意聆聽的企業,就像猶太典籍《塔木德》中所講,‘要用兩倍于自己說話的時間去傾聽對方講話。’這不僅是給予他人無聲贊美的最好方式,更是建立信任和友誼的有效法則。保特羅正是這樣做的,我們傾聽客戶想法,了解客戶需求,解決客戶痛點,實現客戶價值,積累了一大批‘鐵粉’。”
北京物華天寶是國內領先的建筑玻璃生產與加工企業。基于對品牌和產品可靠性的信任,2014年11月,物華天寶成為保特羅穿梭式倉儲系統在中國的第一個用戶。
據了解,該系統連線了物華天寶4條保特羅切割機。為了配合物華天寶的ERP系統,保特羅的技術團隊進行了專門的調整優化,使設備操作界面和物華天寶的ERP系統形成了全自動對接,智能化與自動化水平達到了全新高度。另外,對于一線的操作人員來說,保特羅的智能化系統已經進行了全面漢化,界面簡單直觀,操作友好,極易上手。

北京物華天寶董事長楊宏斌(左三)與保特羅團隊合影
物華天寶集團董事長楊宏斌對記者特別強調,“無論是在硬件還是軟件方面,保特羅的智能化倉儲系統做的都非常出色,這一點我感受很深。自安裝以來,這套系統已穩定運行近8年,幾乎沒有進行過維修。跟我們工廠的ERP系統對接后,不僅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降低了人力和時間成本。相比原來不連線沒有倉儲系統的生產方式,用人減少了2/3,現在基本上就是一條線一個人,一條切割機一個人,倉儲系統一個人,使投資實現了效益最大化,也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保特羅的品牌價值。”
作出同樣選擇的還有江西省博信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國華對2017年新建的工廠有著明確的定位和目標——從原片的選擇到設備、軟件的部署,全方位打造高端、高附加值產品。博信也購入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保特羅穿梭式智能倉儲系統和切割設備(6100mm×3300mm超大玻璃),使博信成為全國第一個做全場連線的企業。該系統能夠存儲600噸的玻璃原片,適用于供給一條或多條切割線,并包含了原片管理、訂單優化、條碼識別以及自動撥片等諸多先進功能及設備,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其可追蹤模式,將原片的相關信息錄入到資料庫后,庫存位資料即刻與中控中心的資料同步并共享,從而實現對原片的型號、大小、顏色、日期批號以及加工進程的無時差監控管理,達到與工廠ERP系統的互通互聯。

保特羅全球CEO Tecchio先生(左一)與博信玻璃董事長譚國華(左二)合影
工廠ERP系統需要不斷的優化與完善。“起初,博信玻璃的ERP并未達到譚國華的預期,他希望能夠更改運行模式。而為客戶實現個性化定制正是保特羅的拿手好戲,多年來與全球諸多知名企業的合作,使保特羅的實戰經驗能夠輕松應對不同客戶的需求。對此,保特羅迅速響應,從討論到解決,整個過程非常順利,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從原來自身管理員模式到MES控制模式的轉變升級。”林富原說道。
保特羅的服務水平令譚國華感到佩服和驚訝,“近四年來,設備的穩定性和高效性給我們的生產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另外在與MES系統的對接上,簡潔流暢,優化了生產流程,整個工廠實現了高效精確的運行,也讓我看到了保特羅團隊深厚的項目經驗和扎實的技術功底。而且我想要特別強調的是,所有的優化與升級都是通過保特羅后臺遠程操作系統直接完成的,極大縮短了我們廠設備投產的時間。”
當前,對我國玻璃深加工市場來說,無論是兩化融合,還是智慧工廠、工業4.0等,都是未來工廠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其共同的核心,即是用信息數字化打通各環節的“任督二脈”,實現產品生命周期中的設計、制造、裝配、存儲、物流等各方面功能。因此,當一套系統能夠同時滿足穩定生產、提高產能、減少成本、降低玻璃搬運次數和安全隱患等要求,對于企業來說意義重大。
“近些年的國內玻璃深加工市場讓我有一個切實的體會,就是行業正在進入健康良性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市場需求越來越注重質量,越來越注重實際性價比。以品質為準繩的經營理念開始代替唯價格論的惡性競爭模式,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而不像是在早期,唯一的參考點就是價格,這種變化對我來說很欣慰也很振奮。對于保特羅來說,發展從未停滯,對行業及客戶需求的把握也從未失準,我們將持續以產品和服務為導向,更好地服務廣大客戶。”林富原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