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徽銀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間里機器轟鳴,一片忙碌的生產場景。從原片倉儲到切割打碼再到自動掰片、分揀理片、鋼化……一臺設備就能將各種玻璃深加工主要工藝和生產設備組合集成,連接一體,整個玻璃深加工過程一氣呵成。“今年以來,我們克服疫情短暫沖擊,通過技術改造產能提升20%,訂單增加40%,前5個月已經完成產值2.3億元,全年產值突破4.5億元應該不成問題。”公司總經理梅健指著即將發往江蘇的光伏玻璃自動化深加工生產線信心滿滿地說。
在玻璃行業之外,大概很少有人了解位于懷遠經濟開發區的銀銳智能公司;而在玻璃行業里,很少有人沒聽說過這家由生產玻璃切割機起家的設備制造商。作為為數不多能夠入選安徽省第一批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和安徽省首版次軟件評定名單上的企業,銀銳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61%,是玻璃深加工高端智能設備制造這個細分賽道上的“小巨人”。目前企業和南玻、九洲、彩虹、信義等行業頭部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

銀銳智能生產車間里,工人正在組裝設備
“對于很多玻璃深加工企業來說,過去從不同廠家定制設備存在匹配度不高的問題,各個軟件也是從不同的公司購買,同樣存在兼容性的問題。這套光伏玻璃自動化深加工生產線把硬件和軟件深度融合,打通了切、磨、鋼、中、鍍膜的智連瓶頸,實現數據高度共享。能做到光伏玻璃加工無人化,24小時實現不間斷加工,比過去常規生產線效率提高30%,代表著目前行業的最高標準,去年一經推出,就迅速打開了市場。”梅健告訴記者,這套生產線僅僅是企業的拳頭產品之一。“軟硬件集成”代表著工業領域智能制造的發展趨勢,銀銳正以軟硬件集成服務商的角色服務于玻璃深加工企業,助力玻璃深加工智能化變革與升級。
從生產切割機到玻璃深加工系統服務商,角色轉變的背后是企業多年來深耕科技創新結出的累累碩果。目前公司研發人員近70人,占員工總數20%,核心開發人員都是有十多年以上開發經驗的軟件設計師和系統架構師,公司已獲得授權專利200余項,省級科研成果12項。“僅柔性智能化玻璃深加工連線系統開發一項,就花費了6年的時間。可以說創新催化了產品品類的蝶變,助推我們打破原有的市場天花板。”梅健說。
細分賽道,大有可為。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企業已經啟動上市工作,計劃2024年登陸深交所。“我們的5號車間,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很快就能投入使用,屆時將成為公司最具代表性的數字化車間,生產的自動化、標準化程度大幅提升,產能大大提升,一些新的產品將通過這個車間陸續投放市場。”梅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