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2023鈣鈦礦技術、設備和材料論壇在常州舉辦,會議討論了光伏行業和疊層電池市場前景,并對全球和中國鈣鈦礦學術與科研情況進行了展望。2009年,鈣鈦礦電池僅有3.8%的轉換效率,當前已經達到29.52%。鈣鈦礦電池有望打破硅基電池轉換效率的天花板,或將引領下一代電池技術。
在政策層面,8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印發前沿材料產業化重點發展指導目錄(第一批)的通知》,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精密光學等潛在應用領域中,鈣鐵礦材料入選。加入前沿材料名單,意味著鈣鐵礦材料與超材料、超導材料、石墨烯、液態金屬等新材料產業成為我國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和先導,有助于進一步催化鈣鐵礦光伏電池市場化。
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在不斷加快項目建設進度。近日,金晶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孫公司滕州金晶玻璃有限公司二線600T/D玻璃生產線升級改造為TCO玻璃產線項目于2023年9月8日成功點火。該項目投產后,主要產品為TCO玻璃,同時還可以提供在線LOW-E鍍膜節能玻璃、其他鍍膜類玻璃、原片玻璃等產品。
據悉,金晶科技所生產的TCO玻璃是鈣鈦礦、碲化鎘及有機太陽能電池等薄膜電池的核心部件之一,在光電幕墻顯示、智能變色玻璃、隔熱節能視窗、加熱防霧玻璃、電磁屏蔽視窗、氣敏元件等領域也有廣泛應用。
因TCO鍍膜設備設計復雜,制備過程工藝控制難度大,所以被視為全球薄膜光伏行業的“卡脖子”技術,之前世界上僅有日本企業能夠掌握。金晶科技是中國第一家具備自主研發能力并成功實現TCO玻璃量產的企業。
2022年10月,金晶科技與鈣鈦礦電池龍頭杭州纖納光電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金晶科技未來將根據纖納光電的擴產規劃,投資建設相應TCO玻璃產線,并作為其主要供應商,纖納光電未來若每增加1GW鈣鈦礦電池產能規劃,則金晶需配套不低于500萬平米/年的TCO玻璃產能,共同打造GW級產線。
據公司披露,截止2023年上半年,金晶科技已為國內幾家鈣鈦礦頭部企業的中試線穩定供貨,并持續保持國內市場份額領先優勢。此前,公司已具備2條年產1500萬平方米TCO玻璃生產線,隨著滕州金晶TCO玻璃項目的產能逐步釋放,公司的TCO玻璃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金晶科技也將成為全球領先的TCO玻璃生產企業。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具有高轉換效率、低成本等突出優勢,也是未來光伏BIPV、電動汽車移動發電電源領域的明星材料。截至目前,協鑫光電、纖納光電、極電光能100MW產線已建成投產,眾能光電、無限光能、脈絡能源、光晶能源等多廠商已開啟100MW產線建設,預計2023年年底建成。此外,纖納光電、協鑫光電、極電光能等廠商多條GW級產線籌備中,市場預測,2025年起有望進入產量高速增長階段。
據金晶科技介紹,協鑫光電高度認可公司TCO導電玻璃質量及快速迭代能力,雙方對鈣鈦礦未來的產業發展充滿了期待和堅定的信心,有意通過加強技術交流,早日實現鈣鈦礦GW級產線建設。
隨著各種利好向行業匯聚,相關上市公司也受到了長線資金的關注。根據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度報告,在鈣鈦礦電池概念板塊38家公司中,截至6月30日,有16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社保基金、養老基金、險資、QFII(合格的外國機構投資者)等機構身影,占比超四成。金晶科技的半年報顯示,公司二季度獲得陸股通增持,此外華安基金9只產品成為公司新進持倉機構。
東吳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按照各家廠商發布的量產規劃,2023年合計鈣鈦礦組件產能1.25GW,2030年鈣鈦礦組件產能預計142GW,對應市場空間約950億元,2022-2030年復合增速達128%。
廣發證券研報認為,可以重點關注鈣鈦礦電池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設備兩部分。設備先行是新技術發展初期的重要邏輯,設備商有望率先兌現業績。設備方面,鈣鈦礦層為主要核心工序,激光設備為主要確定工序。輔材方面,重點關注TCO導電玻璃、ITO靶材、丁基膠以及POE粒子膠膜四大方向。其中,金晶科技作為國內TCO導電膜玻璃龍頭企業,在產能、技術、客戶等方面先發優勢明顯,國內具備中試線能力的碲化鎘、鈣鈦礦客戶均已確認公司TCO產品性能,并建立了商務關系,靜待需求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