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來,玻璃期貨每次合約規則修改都是對市場變化的適應,合約規則修改對提高合約市場活躍度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貿易商廠庫的建立又拓寬了市場的參與渠道,不僅創新了服務模式,也為上下游企業進行保值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玻璃期貨上市時,根據行業規格品級多、下游個性化需求強的特點,首次提出了全廠庫交割這種創新的交割方式。在七年運行過程中,為了不斷適應現貨市場的發展變化,更好地貼近行業、服務企業,鄭商所對玻璃期貨合約先后進行了基準地轉移、交割布局優化、倉單有效期縮短、廠庫類型擴展、基準交割品品級提升等一系列合約規則優化。
對于玻璃期貨規則修改帶來的成效,玻璃產業有目共睹。
“玻璃期貨上市以來,合約規則經過多次完善和修改,使之越來越貼近實際交易需求。”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貨部負責人焦勇剛表示,其中有兩次修改對整個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是取消廠庫升貼水,二是交割品規格的調整。這些調整使市場變得更加理性,降低了非理性交易風險。
記者了解到,隨著玻璃現貨市場的發展,原有的國標4—5mm厚度的小板一等品交割品已不再適應市場需求,鄭商所將交割品改為5mm和6mm兩種厚度的四種常用規格國標大板一等品。本次交割規則完善后,玻璃期貨交割品的厚度和板型都有所提升,相應合約的流動性及持倉量都有了明顯的增加。由此可見,交割規則的適時修訂,得到市場各方的認可。
對此,望美實業集團期貨部負責人霍東凱感受頗深,“此次基準交割品的修改使玻璃期貨煥發出活力,讓期貨與現貨結合得更緊密,真正架起了期貨與現貨的橋梁。”
2017年9月19日,玻璃期貨在我國期貨市場上首先引入貿易商廠庫制度。兩年間,貿易商廠庫參與交割積極,功能發揮穩定,逐漸成為玻璃期貨交割的重要參與主體。
目前,玻璃期貨市場上有玻璃現貨經銷商和從事玻璃期現業務的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兩類貿易商廠庫。玻璃經銷商的優勢在于有現貨貿易背景和上下游供銷渠道,一些經銷商也有參與期貨交易的經驗;風險管理公司的優勢在于資金實力雄厚,資信狀況較好,期現結合能力強,其中一些通過深耕玻璃現貨市場也打通了下游銷售渠道。
從玻璃品種試點情況看,貿易商廠庫決策機制靈活,能夠形成穩定的期現規模,發揮了豐富倉單資源的作用。
永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傳博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貿易商是連接生產企業和下游消費企業的紐帶,引入貿易商交割廠庫,可以吸引更多玻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參與套保或交割,提升玻璃注冊倉單使用效率,使玻璃期現貨市場聯系更緊密。此外,貿易商廠庫信用倉單能夠有效防范因現貨資源不足或無法及時備貨出現的交割風險,有效緩解庫容壓力。
同樣,在武漢眾恒創景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賀磊看來,貿易商廠庫對現貨價格變動更加敏感、決策機制更為靈活、倉單定價貼近現貨市場,對提高玻璃期貨的價格發現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
目前,鄭商所已在玻璃期貨2005合約上完成了規則調整。“新交割品適應現貨市場發展,流通性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同時,采用確定提貨面積的方式代替過磅檢重,更符合現貨習慣,產業鏈運用期貨工具將更便利。”賀磊認為,玻璃期貨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貿易商廠庫也將更好地服務于產業鏈上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