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不容小覷,誰也不曾想到此次事件給各行業帶來了如此巨大的沖擊,以前國家呼吁著供給側改革,執行起來相當困難,而現在企業主動減產已經陸續開始,后續情況將如何演變,突擊對國內57家玻璃生產企業做了基礎數據調研,其占全國總產能的79.58%。現將調研結果羅列呈現。
參與本次調研的57家企業平均庫容占比79.07%,接近8成,分地區來看華北95.66%,華東87.01%,華南76.46%,西南75.32%,東北67.98%,華中85.75%,由此可見當前企業庫存壓力較大。
調研企業原材料純堿庫存平均天數42天,低于平均值企業占比61.4%,企業純堿儲備情況較好,大體存堿總量在88.64萬噸。
調研企業原材料石英砂庫存平均天數65天,低于平均值企業占比68.42%,因砂巖多就近采購,個別廠家也有自備砂礦,所以其庫存量也處于正常水平。
調研企業從燃料種類來區分,使用天然氣占比52.63%,石油焦占比21.05%,煤制氣占比12.28%,焦爐煤氣或多種燃料共用占比14.03%,但隨著公共衛生事件的持續發酵,國家針對交通運輸方面出臺管控措施,其中使用燃料煤的企業受影響較大,除此以外部分企業輔材儲備也不是很充裕,目前也已經呈現緊張形勢。
交通限制除對原材料采購有影響,同時也影響著廠家成品的銷售,目前來看節后市場交投寡淡,成交寥寥,企業庫存不斷劇增,多重壓力疊加下部分企業采取主動降產,來維持其生產的延續,從減產角度調研來看,57家企業中目前已經執行減產的有11家,占比19.3%,計劃執行減產企業5家,占比8.77%,個別企業表示若持續時間超過20號則會考慮以悶爐的形式進行停產保窯。
價格方面,因市場交投寡淡、運輸不暢,企業節前提漲計劃多數已經擱淺,目前價格較節前平穩的占92.98%,廠家調價意愿偏弱,目前可謂是有價無市,當前依舊執優惠政策或者延續冬儲時期優惠方案的企業在22家,占比38.6%。
廠家目前的減產操作是對自身,乃至行業的一種保護,因為本次事件到底什么時候結束這是一個未知數,不管從企業資金、倉儲能力,原料端,成品端,哪怕就是廠家的包裝鐵架數量上都是一種極大的考驗,那么事件同時也對下游建企項目開工造成影響,于2月3日攜手兄弟單位百年建筑網對全國13省市近65家建企復工時間進行調研盤點,從下表可以看出下游建企項目開工時間更是不甚明朗,綜合來看除湖北地區外,多數建企復工時間在2月20以后,6號河南省、廣東省又出臺新的復工時間說明,延后復工至3月中旬左右,需求延期釋放定會導致上游玻璃企業對后市的悲觀看淡。
結合近期調研預測:當前國內玻璃現貨市場阻力重重,未來數周仍將負重前行,同時我們也堅信突發事件會很快結束,行業歷經低谷的沉淀后定會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