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純堿價格重心繼續下滑,主力合約跌逾3%至2900元以下,因終端玻璃價格連跌重挫,拖累純堿行情回調。此前純堿、玻璃市場火爆異常,行情重心紛紛拉漲,純堿期貨價格最高至3000元以上,刷新上市最高價格紀錄。
供求緊平衡帶來連漲
談及純堿價格為何持續上漲,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今年以來純堿玻璃產業鏈供求緊平衡。
在供給端,每年6月至8月為純堿行業傳統的檢修高峰期。今年7月至8月,受檢修影響,純堿單月減少產量在30萬噸左右,國內純堿生產企業庫存一直處于低位。據機構監測,目前在能耗雙控政策的影響下,部分地區純堿廠家開工負荷下降,純堿供需關系繼續向好,成為近期純堿價格上漲的較強驅動力。
在需求端,近期光伏玻璃需求支撐明顯,廠家訂單跟進情況較好,加之成本上漲,多數純堿企業推漲價格較積極。
四季度是純堿玻璃產業鏈的傳統旺季。據了解,現在純堿生產企業的訂單都非常飽和,部分堿廠訂單排至9月底,個別廠家甚至排至10月上旬。許多玻璃生產企業為了保證生產,增加了庫存量,基本都有2個月左右的純堿庫存。從整體看,今年純堿行業高景氣度將延續。
關于純堿價格走勢,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一年純堿價格中樞有望維持高位。
從需求存量來看,浮法玻璃和超白玻璃合計日熔量為20余萬噸,需消耗4.3萬噸純堿。而重堿周度產量在30萬噸左右浮動,折合4.3萬噸/日,供需處于基本平衡狀態。
從需求增量來看,我國光伏玻璃進入密集投產期,2021年至2023年預計分別新增純堿需求115萬噸、129萬噸、118萬噸,對應每年約4%的增長幅度。而從供給端來看,化工堿屬于限制類產能,未來新建產能難度較大。
總體來看,純堿進入偏弱回調,主要受玻璃市場氣氛悲觀帶動,價格重心持續下移,行業估值繼續修復。當前市場純堿期價偏弱運行,現貨市場持穩為主,隆眾資訊認為,短期國內純堿市場基本面維持穩中偏強走勢,價格整理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