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業供給端情況
截止年前,浮法玻璃有效生產線301條,在產264條,在產日產能17.53萬噸。因生產線投產時間不同,目前冷卻停產三十余條生產線,屬正常情況。相較20年同期,工廠數量增加6560個,增幅3.9%,行業產能高位增長,基本到達峰值狀態。
產能情況:2022年1月份凈增產能150噸;點火復產生產線為漳州旗濱四線與湖北三峽三線;冷修放水生產線為重慶賽德一線和湖北明弘一線。近三年,玻璃產能增量集中在每年4-9月,冷修減量從每年三季度末逐步增加,預期春節前后集中冷修,然而就目前觀測1月份情況變化而言,集中冷修與預期相比較弱。1年全年復產生產線20條,復產新增產能1.3萬噸;新增生產線8條(少于年初預期12-13條),在日產能增加5800噸;全年放水冷修生產線17條,減少產能1.1萬噸。全年凈增生產線11條,年末凈增日產能8150噸。自19-22年1月同期數據同比可看出,22年在日產能近年來最高,處于行業峰值。
地域:各個區域產能分化明顯,區域間產能逐漸趨于平衡,價差逐漸縮小。河北、廣東、江蘇、東北幾個區域增量明顯;華北地區產能逐漸下降、華中地區產能保持平穩、華南地區產能明顯增加。首先,河北雖然自17年以來因環保因素停產,產能逐步下降,但21年出現階段性供不應求而復產一定的產線,出現增量;其次,華中總體平衡,華東、華南、西南增速明顯,區域變動造成區域間價格水平變化,尤其以河北沙河地區和湖北武漢兩個基準定價地體現明顯;第三,華東地區17年以來產能逐年增長后,銷售壓力以及需求狀況變動使得玻璃價格變化;最后,2021年階段性的出現了華南地區(玻璃價格行業制高點)的價格低于華東地區,跟華北地區價格接近狀況,這與各個地方產能變化息息相關。
產業政策:如今產業政策抑制新增產能,現有產能資源已變得不可或缺,冷卻停滯生產線將如期復產。
行業利潤:一些臨界到期的生產線一直在堅持生產,后期企業將根據其實際情況陸續進入冷修階段。
2、庫存
行業的庫存是反映供需的直接結果。供需平衡,庫存相對保持穩定;供大于求,庫存會大幅度增長。供不應求,庫存處于低位。產品入庫之后,也將成為潛在的供給。
整個玻璃行業庫存年內周期性明顯。一季度北方受天氣影響,戶外施工進入停滯期加之下游企業春節假期影響,行業庫存快速累積;進入二季度,下游加工企業開工補貨、終端市場陸續啟動,行業庫存快速下降;三季度中因為存在玻璃行業旺季和房地產經濟旺季,行業庫存震蕩下行,但降幅小于二季度;四季度因為臨近年末,因地產行業趕工、國人汽車、家電等物件換新、生產企業降庫存等原因,整體庫存小幅下降。
不過,21年整個行業庫存的走勢出現大的變化,即反季節的持續雷漲。以往2-4季度基本為下降趨勢,但21年5-11月庫存一直持續增長,增加2.2-2.3倍,行業存量達到了一個月水平,超出了行業正常的庫存水平15-20天。截止到1月27號,行業庫存為3300萬總箱。春節臨近,下游補貨需求旺盛,截止到節前,庫存環比兩周呈現下降趨勢,相較去年12月下降了6%。同比高出了33.5%。雖然同比偏高,但數據比前幾周回落了將近80%,較好說明了整個行業庫存水平控制情況;進入假期之后,貿易商加工廠、終端工地完全停工期間,原片庫存凈增長。
政策因素:首先,春節假期正值冬奧會開幕,實行環保管控,尤其“2+26”城市要求從正月初一到正月二十對于一些重污染行業實施不同程度的停產、減產、限產措施;三月冬殘奧會期間也將迎來第二時段的管控,不過力度有所放松,對行業基本上沒有太大影響;管控期間下游工程工地停產、停工的時間可能會有所延長,開工時間會有大概率的延后。其次,北方地區限產政策下將減少產量入庫,同時,下游需求釋放的時間可能也會相對的延后。
整體來說,多方因素交織下節后庫存好于預期。在此防控期內,北方地區限產效果明顯,節后各個生產企業已經開始安排發貨且出貨情況較好,有些企業也已經開始示范性的漲價,隨著企業的陸續的復工復產,再加上示范企業出貨良好,持續表現下,節后可能會掀起一波漲價的漲價潮,各地企業可能都會陸續的上調價格。
3、需求情況
房地產對玻璃的需求占到玻璃總量的75%-80%。中長期應該關注地產的銷售、新開工面積等前置的數據,將基本上領先玻璃需求1年-1年半。短期要關注竣工面積,雖然竣工數據存在一定滯后性,但是從總體趨勢上來看,竣工趨勢如果持續向好,對玻璃需求依舊有所支撐。
最近兩年房企的資金壓力較大,雖然如今行業相關政策,尤其融資方面的政策有所改善,但從下游相關企業反應來看,房企的資金狀況依然是沒有得到緩解,貸款回收情況不容樂觀。
從房地產數據來看,除了土地供應數據表現相對穩定以外,其他數據均存在持續下調,指標持續走弱。加之行業政策、經濟形勢影響,大家對于地產行業未來回暖增量的預期并不樂觀,未來還是認為靠存量效應。根據數據來看,對玻璃的需求減弱,可能會在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就逐步開始顯現。當然,不排除中間政策變化對這種判斷的也將產生影響。
4、訂單情況
春節之后,從下游訂單情況來看,大中型加工企業訂單情況相對較好,大約有20天到一個月的訂單存量;中型加工企業的訂單有些表現不足,很多企業反映節后沒有訂單儲備,只能先開工,再接訂單,有些雖然有些存量儲備,但是量比較少;北方地區有些企業為了應對節后冬奧會環保管控,避免節后因為管控導致交付延后等狀況,有些企業會在年前加緊趕工,等節后發貨,這將透支少部分訂單。
從隆眾資訊一月中旬數據來看,加工企業訂單在進入12月以后數量持續減少。
總之,節后需求總體將考慮環保管控、結構終端的復工情況以及房企的資金情況。
5、玻璃行業價格
2000年以來,價格的走勢情況可以看出價格也呈現一定的周期性。
17年之前,周期性比較明顯,從一個高點到下一個高點,基本上3-4年。從高點回落到低谷,然后從低谷再反彈再進入高點,每一輪行情都是由供需兩個因素所主導,受政策、外部環境影響較大。
從最近兩個周期的情況來看,受政策性影響程度比以往更加明顯,尤其20年新冠疫情,行業價格大幅上漲,創下歷史新高;但是整個行業價格周期性變得越來越模煳。前幾年非常明顯的3-4年會從一個高點到下一個高點,但是從17年到20年這段時間的周期來看,相對波動幅度較為平緩。
從近期價格情況來看,截止到2021年年末,浮法玻璃行業均價為2164元,較年初下降7.8%。進入22年1月初,各個地方的企業都有漲價,且河北區域漲價比較明顯,但是總體行業均價小幅下降,截止到1月20號,行業均價為2066元,下降100元。
因為節后庫存增幅要低于節前的預期,表現向好,故而從昨天開始,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陸續上調價格。相信隨著各類化工建材企業正月初七正式開工,陸續各個地方的企業都會發布漲價信息。
從玻璃期貨價格來看,2021年價格波動行情波瀾廣闊。從一月初主力合約1703元后價格出現了一波強勢反彈,截止到節前(20號),主力合約漲幅達到15%。其原因在于:1)自21年9月份,玻璃價格開始回落,且在中間出現了大幅回落導致行業下半年預期悲觀,加之價格下跌存在慣性,年底價格超跌到1700元;2)期貨的下跌。現貨高庫存壓力,加之旺季不旺悲觀預期下,臨近年末,預期現貨價格下跌,期間價差貼水,現貨向期貨回歸;但實際情況下,現貨下跌幅度沒有趕上預期,從期貨盤面上來看,出現了期貨盤面緩慢向上修復貼水走勢;3)預期是在春節期間會有集中冷修的情況、加之冬奧環保管控、房地產政策寬松等……在這些因素下,大家的預期也有所改變;4)宏觀預期有所改善之后,大宗商品普漲,帶動了玻璃價格快速反彈。
總之目前來看,預期相對樂觀,過節期間,庫存增幅低于預期也對未來,尤其是對主力合約預期持樂觀態度。
6、行業發展格局
(1)產能供給
從1971年第一條生產線投產發展到今天,整體的發展趨勢是由需求體量帶動供給規模的持續擴張。自1971年以來浮法玻璃經歷了六輪擴張,增幅較大的時間段集中于2004-1014近十年時間,受國內經濟的增速發展以及是房地產的爆發式增長,有了大規模的需求,催生了大規模的生產。這段時間共新增加了250多條生產線(不包括冷修復產產能),平均每年新增加23條生產線。
從2015年之后,產能過剩、后期房地產調控、環保政策、產能置換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下,產能出現明顯放緩,導致整個行業產能供大于求,產能增幅出現明顯回落。截止到2021年,平均每年的增量為8.79條,比上一個階段減少了三分之二。
目前的整個浮法玻璃行業有效生產線三百多條,未來行業產能發展受幾個方面的影響:1)產業政策;2)行業供需狀況,尤其是需求方面,如房地產的發展趨勢;3)行業的集中度。
首先,產業政策趨嚴,環保政策縮緊加之行業產能置換,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抑制了新增產能;能耗雙控、‘碳達峰碳中和’要求下使得行業內各個區域能耗的指標成為緊缺的資源,未來仍將進一步壓縮。各省指標緊張,無法容納高污染、高排放行業的進入,未來跨省產能置換情況可能也會被陸續叫停,因此,各個區域之間的產能結構基本趨于平穩,后期因為產能供給方面變化引起的行情波動狀況也會越來越少。
其次,行業產能利用率也在逐年提高。隨著僵尸產線陸續退出,加之產能置換要求,產能利潤率逐年提高的同時使得潛在的供給彈性明顯下降。比如五年之前,企業可復產生產線達到五六十條,但如今僅剩三十多條生產線,僅僅是到期冷修正常循環體量,此時即便行情再有大的變化,能盡快投入到生產的體量也非常小。
第三,需求預期收縮。房地產行業對玻璃的需求有收縮預期,但也要及時關注行業發展情況、外部政策等情況。
當產能指標成為一種稀缺的資源,現有300余條生產線不會再輕易退出,即便有退出,可能也會被置換為別的產能,總量不會出現大的變化。‘雙控’背景下,雖然資源稀缺決定生產線不會輕易退出;但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未來幾年對產能仍會存在影響,有一些存在一定問題的產能可能也會陸續退出。因此,整體的行業供需結構基本靠存量調節。
(2)產能分布
地域:國內浮法玻璃生產線地域分布廣泛,除了西藏,其他的地方都或多或少均有產能。浮法玻璃產能呈現地域集中度較高特點。從省份排名前十位可以看出產能總量達到76%,而90%的產能仍集中在中東部地區以及沿海地區。
不過,最近幾年產能置換,尤其是現在河北地區的一些產能陸續的向西南、西北、華南等一些環境比較好的地方去轉移使其產能出現增長趨勢,廣西,廣東,福建等地近年產能增量較為明顯。
后期跨省置換產能將有所限制,因而從各省的產能格局來看,河北、廣東、湖北、山東前四地位應該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3)企業生產基地布局變化
首先,從最早靠近市場到現在逐步轉變為靠近原材料。礦類原材料不可再生,隨著能源政策調整,市場比重不斷弱化,生產線的布局更傾向于靠近原料的產地,典型例子為安徽地區——擁有超白石英砂以及礦砂等的豐富不可再生資源。
其次,原材料稀缺,為了保證生產、供貨的穩定,有些生產企業需要以多種形式介入發放的資源。拿到當地采礦權然后產能再轉移過去。
(4)產業鏈
浮法玻璃:上游產業是原料和燃料。原料主要是石英砂和純堿;燃料包括天然氣、煤制氣、石油焦等;下游主要包括國內原片的銷售和出口、Low-E雜片,用離線Low-E鍍膜生產線把玻璃原片再轉化成Low-E大片,增加一部分附加值。
行業下游的產業深加工即浮法玻璃企業在下游產業布局,自營深加工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原片銷售下游主要是通過貿易商來銷售,尤其是普通建筑玻璃的60%-70%,基本上是靠下游貿易商向終端銷售分發。余下30%左右直接銷售給玻璃深加工企業。不過原片企業在選擇直接跟下游深加工企業合作時有一定的門檻,一些中小加工企業,尤其小規模的加工企業大多數還是要靠從貿易商手中拿貨。玻璃深加工下游所面對的主要的就是房地產、汽車機車、家電電子、太陽能、出口等領域,每個領域所對應的加工成品也不一樣。
從產業鏈上來看,首先,浮法玻璃板塊未來行業集中度將繼續提升。目前CR10為50%左右,未來行業集中度將繼續提高,頭部企業加密擴張以增強這個話語權,提升行業集中度,有效屏蔽行情波動。其次,原片企業會繼續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持續延伸鞏固自己的話語權和競爭力。第三,從玻璃深加工角度來看,未來深加工行業已經到了面臨洗牌時期。未來大規模需求已經不再會持續的增加;加之原片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不斷延伸,行業競爭加劇,玻璃需求方對產品的需求升級,競爭加劇導致競爭力低下的一些加工企業難以為繼;另外,龍頭深加工企業持續擴張,不斷擠壓小企業發展空間。
因此,整個行業的貿易格局變化基本不會太大。如果各個區域產能均衡之后,區域之間的流動必然會變小,但是總體上從北向南流動的趨勢仍舊存在。
對于2022年實際行情,我們判斷仍會延續21年的狀況,即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總體全年處于供需平衡的格局。從供應方面來看,新增產能可能性不大,目前存量產能階段性出現冷卻增加或者復產增加情況影響將可能行情;需求方面:房地產前置的一些領先指標已經持續下行較長時間,可能會對后市行情產生影響,但是總體來講,2022年預期較好,尤其上半年應該問題不大。
從行業當前庫存情況來看,年前同比偏高,但是年后開市表現不錯的,庫存增長幅度低于預期。行業又出現持續降庫,因為節后走下游補貨情況,但當補貨到一定程度然而需求方面表現出沒有那么樂觀,可能會停滯一段時間。所以生產庫存還會有波動。
從玻璃行業上市公司情況來看,2021年玻璃生產企業盈利方面業績不俗,2022年競爭狀況加劇,可能不會有去年這么好的利潤水平,關注一些具備光伏、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給等多元化布局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