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金晶集團旗下的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山分公司太陽能導電玻璃基板生產車間里熱浪撲面而來,溫度高達1500多度的玻璃液在窯爐中翻滾流淌,經過沉積、退溫、鍍膜等工藝,生產線終端機械手自動取下晶瑩剔透的TCO導電膜玻璃。集團董事長王剛只要在公司,都要來車間看看,機器的轟鳴聲讓人格外安心。
王剛已在玻璃行業中摸爬滾打了四十多年,作為集團掌舵人的他,見證了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玻璃企業在風雨中不斷發展壯大。縱然近幾年疫情肆虐、經濟大環境不景氣,但王剛堅信,在黨的領導下,企業找準發展方向,依然能走穩做大做強之路。從創造中國第一片新法平板玻璃到中國第一片超白玻璃,再到中國第一片國產TCO太陽能導電膜玻璃;從世界唯一可產22毫米超厚、3.3米×23米超長超大超白玻璃,到中國唯一同時生產在線、離線、雙銀、三銀等世界先進LOW-E鍍膜節能玻璃。北京奧運會場館鳥巢和"水立方"、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絲帶"、上海世博會場館、阿聯酋哈利法塔等......都用到了金晶集團的玻璃產品。
"不僅讓玻璃能遮風擋雨,更要讓玻璃發揮節能、安全、時尚、發電等多種功能。"這是王剛的夢想。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全社會能耗的30%是被建筑耗掉的;建筑能耗的50%是通過門窗流失的。如果建筑本身能達到綠色建筑標準,可以節約采暖、制冷所需能源的92%至96%,大力推廣綠色建筑,進而可節約社會能耗的13.8%至14.4%。"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發電玻璃基板是今后頗具市場潛力和應用價值的新能源玻璃產品,適用于我國東部沿海區域土地資源稀缺的城市鄉鎮建筑。未來的零碳建筑自帶太陽能發電裝置,通過儲能、入網,滿足建筑自身乃至周邊的電力供應,從而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說。
自2020年開始,在王剛的帶領下,金晶集團放眼全球,利用自身超白玻璃的生產技術優勢,在綠色建筑、綠色能源兩大綠色賽道規劃布局。在綠色建筑方面,金晶大力發展建筑節能玻璃,目前在省內擁有1條在線工藝和2條離線工藝高端LOW-E鍍膜節能玻璃生產線,年產能3000多萬平方米,主要服務于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高端汽車、高鐵、綠色家電等領域;綠色能源方面,斥巨資在馬來西亞、寧夏、淄博等地大力發展光伏導電膜、面板背板及終端產品,建設超白光伏壓花玻璃生產基地,改造升級擴充在線TCO導電膜玻璃產能。金晶已擁有薄膜類光伏玻璃和晶硅類光伏玻璃雙配套能力,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同時掌握在線鍍膜和離線鍍膜的企業。2022年,金晶綠色建筑玻璃產品銷售收入較前年增長1.9倍,綠色能源玻璃產品銷售收入較前年增長5.4倍。
去年5月29日,博山分公司太陽能發電玻璃基板升級改造項目點火投產。該項目投資1.5億元,生產線改造后升級了鍍膜設備,具備國際先進的超白光伏導電膜玻璃基板的生產能力,成為世界先進、國內首條TCO導電膜玻璃生產線,可生產BIPV(建筑光伏一體化)綠色建筑發電玻璃基板,為碲化鎘、鈣鈦礦薄膜發電組件夯實基礎,填補國內市場空白。"項目達產達效后,可實現年收入超5億元,利稅超1億元。我們也將成為全球薄膜光伏電池和國內BIPV建筑發電幕墻基板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王剛說。
這條生產線最大的特點就是鈣鈦礦鍍膜技術的突破。"目前,市場上的光伏基板90%是晶硅材質的,僅強光時可發電。而這種TCO導電膜玻璃基板,有光即可發電。日發電時間長最高可達13個小時,同等規模的薄膜電站比傳統晶硅類電站發電量能提高10%。“王剛一邊演示TCO導電膜玻璃基板如何發電,一邊為記者介紹。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王剛的危機意識始終沒有放松。近兩年,房地產市場收縮,建筑玻璃銷量受到影響。但得益于王剛早早就把目光瞄準BIPV市場,面對挑戰,作為國內唯一擁有國產TCO導電膜玻璃量產能力的企業,下游市場開拓方面,除了建筑領域,金晶開始在光伏發電企業上發力。
"目前已規模化量產鈣鈦礦的企業還不多,但頭部光伏企業都在進軍這種新工藝的研究開發生產,可以預見,未來兩三年,這個行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在王剛看來,他們提前解決了技術和生產線卡脖子難題,搶占了發展先機。
"只有掌控終端,金晶才有未來。"王剛說。金晶集團按照這個思路,玻璃業務板塊以玻璃原片為基礎,上游拓展到純堿、砂礦,下游延伸到在線離線鍍膜玻璃、太陽能光伏面板和背板、玻璃深加工(汽車玻璃、高鐵玻璃、家電玻璃等)。
"下一步,我們要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繼續加大對光伏玻璃方面的研發投入,加快產品升級,擴大產業規模,力爭在十四五時期實現集團綠色能源新材料收入占全集團70%左右,讓玻璃成為中國碳中和的持續貢獻者。"說起未來的規劃,王剛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