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世界最高最長玻璃橋--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正式向中外游客開放。
據介紹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是由中建六局橋梁公司承建的,該橋自開工建設以來受到了全球關注,評選為全球新建11座最壯觀大橋之一。大橋主纜造型優美,從遠處看猶如一只振翅欲飛的蝴蝶,這是以色列著名設計師Haim Dotan從老子《道德經》“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中得到的靈感,但是讓他想不到的是,實現他的“化蝶”夢的,竟然是二十多個20歲出頭的中國小伙子。
在高山峽谷上建玻璃橋,世界上沒有先例。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橫跨峽谷兩岸,直線距離400多米,橋面距離地面相對高度約300米,溝大谷深、崗巒起伏,地質條件十分復雜,施工難度相當大。
郭坤是中建六局橋梁公司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的項目經理,1983年出生的他既是這個年輕團隊的扛鼎者,也是弟兄們的“老大哥”。每天無論多忙他都要到橋上至少走一圈,了解現場的進展,督促現場的各項管理,幫助大家解決工作中實際存在的問題。

2015年冬,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加勁梁合龍的日期提前到了12月3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郭坤親自帶著項目工程部的小伙子們“集體上山”,自覺將吃住搬遷至工地辦公室。他們凌晨4點睡,早晨8點起,頂著疲勞和壓力,團結協作,只為大橋早日合龍。
馬亮是項目的副總工程師,兩年前主抓玻璃橋項目技術工作的時候只有26歲。但就是這樣一個年輕小伙,卻帶著項目更加年輕的技術團隊保障了這座大橋的正常建設。
為了攻克空間索面地錨式懸索橋主纜線形調整難題,馬亮帶領技術團隊查閱大量資料,咨詢了眾多專家,最后提出了一種新型的空間索面懸索橋主纜線形調整方案。通過該方案的實施,不僅很好地完成了大橋主纜線形的控制,同時也完美地呈現了建筑景觀設計的理念,該成果也獲得了天津市建筑業協會優秀成果一等獎。
據了解,張家界東線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冬與中建六局結緣始于2014年,而促成這件事的是享有“重慶橋王”美譽的重慶交通大學教授瞿光義。當時,中建六局在長江上的鼎山長江大橋和幾江長江大橋兩座大橋同時在建,中建六局過硬的建橋實力引起了瞿光義的關注。更讓他沒想到的是,中建六局橋梁公司這支團隊承建的橋梁已達230座,總里程達300多公里,四大現代結構類型橋梁全部覆蓋,足跡遍布長江、黃河等全國7大水系。畢生從事橋梁事業具有專業眼光的瞿光義教授將中建六局推薦給了陳志冬。兩年后,陳志冬建造 “世界第一玻璃橋”的多年夢想在中建六局的年輕人手中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