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傳統印象里,玻璃通常都是平面的,更多地是用于門窗、幕墻等。伴隨著創意設計的不斷豐富,玻璃產品也得以極大豐富,不僅有玻璃家居、潔具,而且有了玻璃外墻,這種玻璃外墻材料就是U型玻璃。U型玻璃以其U型特征又被稱之為槽型玻璃。從平面到型材,U型玻璃的出現,不僅豐富了玻璃品種,而且拓寬了表現手段。U型玻璃作為一種玻璃型材,因為其顯著的利廢特征、靚麗的外表特征、變化的特征而被現代設計師相中,成為扮靚現代建筑的新型墻體材料,并因此修正了傳統建筑外墻的灰暗形象。
U型玻璃(U-Profile-Glass)亦稱槽型玻璃,是一種新穎的建筑型材玻璃,國外有近40年的生產應用歷史。因截面呈U型,使之比普通平板玻璃有較高的機械強度并具有理想的透光性、較好的隔音性、保溫隔熱性、能節省大量金屬材料、以及施工簡便等優點,主要適用于辦公樓群、規劃展館、體育館、機場等公共建筑的非承重外墻、建筑裝飾室內隔墻、屋面及窗等。

世界上最早生產U型玻璃的國家之一是奧地利,該國的Moosbrunner Glasfubrik公司從1957年開始生產底寬為262mm的U型玻璃,在此前后,比利時的Glaverbel公司、法國的Saint-Gobuin公司和Boussois公司、英國的皮爾金頓公司、原聯邦德國的BauglassindustrieAG公司、美國的LOF公司和AFG公司、加拿大PPG工業公司和日本板硝子也先后建起了U型玻璃生產線。東歐國家以前蘇聯為最早,1965年,俄聯邦的首條U型玻璃生產線在波爾斯克玻璃廠投產,年產量為3萬m2。隨后,在鮑爾玻璃廠、紅五月玻璃廠、切爾尼亞金玻璃廠、古雪夫玻璃廠、莫斯利石棉隔熱材料聯合公司等11家企業先后建起10多條U型玻璃生產線,到了1975年,前蘇聯的U型玻璃產量已達到400萬m2。前民主德國以及羅馬尼亞、匈牙利、南斯拉夫、葡萄牙等國的U型玻璃生產,也大多始于60年代后期。阿爾及利亞奧蘭玻璃公司一窯雙線的U型玻璃于1992年年底投產,開創了非洲U型玻璃生產之先河。
在我國,介紹U型玻璃的資料出現于70年代末期。因為玻璃生產企業和有關建筑部門對這種玻璃都十分陌生,所以這種新型建筑玻璃一直沒得到開發,更談不上推廣和應用。1995年,云南家華新型墻體玻璃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創安U型玻璃有限公司)從國外引進了關鍵設備,由秦皇島玻璃工業研究設計員配套設計于1996年初建成了我國第一條U型玻璃生產線,現已正式投產從而填補了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我國建筑和裝飾設計部門、生產部門和流通領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這種新型建筑玻璃在我國一定能夠得到推廣和應用,取得快速的發展。
U型玻璃在中國的出現,結束了國內過去玻璃只能當作門窗材料使用不能當作墻體材料使用的歷史,也填補了我國乃至亞洲U型玻璃的空白。在米家華的參與下,U型玻璃的產品和設計應用等標準得以完成。裝飾性新型墻體材料U型玻璃的出現,豐富了現代建筑的墻體材料選擇,改變了傳統的以灰暗為主基調的建筑外墻形象,取而代之的是靚麗而富有變化和韻律節奏的鋼與U型玻璃相結合的現代建筑形象。
作為一種新型的維護和隔斷墻體材料,與24厘米磚墻相比,U型玻璃自重減輕了89%,可以增加有效面積80%。厚度為6毫米的單片平板玻璃熱傳導系數是6。69W/m2·k,單層U型玻璃的熱傳導系數為4.95W/m2·k,雙層為2.39W/m2·k。德國將透明的聚碳酸酯做成蜂窩狀的條塊填充在U型玻璃空腔內,可以使U型玻璃的傳熱系數達到0.8~0.5W/m2·k。U型玻璃還具有良好的隔聲能力。建筑節能主要是通過改善墻體和門窗兩大部分的保溫、隔熱等性能來實現的。專家認為,通過采取適當措施,U型玻璃的保溫、隔熱等性能是完全可以達到建筑節能要求的。與平板玻璃一樣,U型玻璃同樣可以在內表面進行鍍膜處理,以進一步提升其保溫隔熱性能。包括如何鋼化及與光伏能源結合等,成為提升U型玻璃附加值的新空間。

U型玻璃不僅豐富了建筑玻璃產品,更豐富了建筑墻體材料的選擇,改變了傳統的以灰暗為主基調的建筑外墻形象,取而代之的是靚麗而富有變化和韻律節奏的現代建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