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1月1日起,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施行。如今,環保稅開征已經8個多月,落實情況如何?環保稅的實施,對生態環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帶著上述疑問,筆者走訪了桂林相關企業。
“環保稅開征之前企業大氣污染物按每污染當量1.2元征收排污費,‘費改稅’后每污染當量按1.8元征收環保稅。”桂林市靈川銘浩玻璃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志剛說:“從實際征稅情況看,環保稅的標準更規范,在沒有享受減稅優惠時,征稅額也高于排污費。這就促使玻璃企業進行節能技術改造以減少排放量。”
桂林市靈川銘浩玻璃有限責任公司主營日用玻璃容量瓶制造,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近2億元。環保稅政策落地后,在稅務部門的輔導下,為減少排放量,該公司投資145萬元,對2#爐廢氣處理設備進行改造升級,從傳統的水膜麻石塔濕法工藝改造成“循環流化床脫硫+脈沖布袋除塵”的干法工藝,同時投資30萬元進行污水處理站設備升級,實現85%的中水循環利用,還通過調整工藝配方、更新設備、采購低硫煤、以天然氣輔助加熱替代煤氣等措施減少粉塵、噪音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打造綠色發展企業。
鼓勵清潔生產、鼓勵集中處理、鼓勵循環利用是環保稅的3個政策導向。根據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排放標準的程度不同,環保稅設置了兩檔減稅優惠,即納稅人排污濃度值低于規定標準30%的,減按75%征稅;納稅人排污濃度值低于規定標準50%的,減按50%征稅。通過環保升級,桂林市靈川銘浩玻璃有限責任公司能享受到更優惠的稅收政策。
“通過節能技術改造,我們預計可達到排污濃度值低于規定標準50%,全年預計減稅16萬元。隨著技改的逐步推進和環保投入的加大,不僅能降低稅款,也讓企業發展更具有核心競爭力。公司今年1-7月已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比去年多一倍。”劉志剛說。
環保稅倒逼企業進行節能減污技術改造,不僅能令企業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對于周邊環境的改善也十分明顯。
從業10多年,靈川縣華耀頁巖磚廠總經理李杰經歷了磚廠灰塵滿天的時期,也經歷了經濟發展中政府部門對環境問題的持續關注,磚廠也隨之進行了場地硬化升級和設施升級。如今,隨著環保稅政策的落地,按照多污染多繳稅,少排污少繳稅的規定,該企業進一步重視起環境問題。
“由于環保稅應納稅額大小完全取決于排污量的多少,只有加大環保投入,才能降低企業環保方面的稅負。”據李杰介紹,磚廠主要排放的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最早的排放標準是400毫克每立方米,到300毫克每立方米,到現在,企業運用酸堿脫硫法達到150毫克每立方米的標準,周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我們投入了260多萬元對各項設備進行升級維護,主要是采取脫硫除塵設施和建造循環污水池,企業得以更綠色、智能地發展。”
“環保稅‘多排多征、少排少征,高危多征、低危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減排激勵機制效果逐漸開始顯現。”桂林市稅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環保稅法出臺后,很多企業加大了環保投入,享受到了減免稅政策。據統計,2018年1-7月,桂林市522戶環保稅納稅人繳納稅額993.7萬元,減免稅額191.16萬元。目前,全市已有18戶污染排放納稅戶主動采取技改、治污等措施并實現環保稅減負,漓江沿岸露天采石場也全部關停。“下一步,市稅務部門還將健全環保稅團隊管理,進一步完善與環保部門的協作機制,加強環保數據的實時共享,切實發揮環保稅的綠色調控作用,讓美麗桂林青山常在綠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