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另一張“名片”。
2020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為48.2GW,同比增長60%,連續8年居全球首位;累計并網裝機量達253GW,同比增長23.5%,連續6年居全球首位。

同時,我國光伏產品的產能和產量也穩居第一,世界上有70%多的光伏組件都是中國生產的。
我國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產業鏈相關企業帶來歷史性機遇。
其中,光伏玻璃是光伏組件必備原材料,其需求有望充分受益光伏裝機容量高增長。
福萊特(601865)是我國光伏玻璃龍頭,是我國最早進入光伏玻璃行業的企業之一。
公司前身為耐幫經貿,成立于1998年,主要從事玻璃產品貿易。
2006年,公司開始涉足光伏玻璃,并成為國內第一家打破國際巨頭壟斷局面的企業,實現了光伏玻璃的國產化。

2008年,公司的光伏玻璃經全球知名光伏電池組件公司日本夏普公司測試使用,產品質量達到國際著名光伏玻璃制造商日本旭硝子、英國皮爾金頓等公司相同水平。
同時,公司的光伏玻璃產品是國內第一家、全球第四家通過瑞士SPF認證的企業,SPF認證被公認為高性能光伏玻璃的權威認證。
2011年,公司獲得安徽鳳陽縣1800萬噸石英巖礦區采礦權,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獲得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并降低生產成本。
2015年,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19年在上交所上市,實現A+H全流通。
福萊特是我國光伏玻璃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之一,公司的產品曾應用在中國奧運會主場館“鳥巢”、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館等工程。
截至2020年末,公司的光伏玻璃產能達到5400噸/日,在國內占比18.4%,排名第二,僅次于港股上市企業信義光能。

從打破國際巨頭壟斷,到世界領先,先進的生產技術成為福萊特一大核心競爭力。
公司在光伏玻璃的配方、生產工藝和自爆率控制等關鍵技術方面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產品取得了美國ANSIZ97.1-2015標準認證、歐洲EN12150-1:2015標準認證、瑞士SPF認證,通過了美國SGS的ROHS測試、SVHC測試,獲得世界各國認可。
同時,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達到4.55%,重點研發透光率、自制設備、雙玻、大尺寸玻璃等方面。
公司獲得多項光伏玻璃技術相關獎項,擁有專利超過100余項。
相較于傳統玻璃,光伏玻璃行業的進入門檻更高,主要體現在對玻璃的光能透過率、吸收率、反射率、導電性能、抗沖擊性、耐腐蝕性、耐高溫性、使用壽命等方面有更高要求。

由于普通浮法玻璃與光伏玻璃是生產技術不同,生產線無法在二者之間輕易轉換,因此普通浮法玻璃企業很難輕易進入光伏玻璃市場。
此外,光伏玻璃的資產屬性很強,生產項目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市場準入門檻較高。
福萊特作為全球第二大光伏玻璃生產商,具有規模優勢,這能帶來較好的原材料議價能力和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公司的窯爐大型化趨勢非常明顯,在IPO項目中單窯爐日熔量從原有產能的300-600噸大幅提升至1000噸,而今年新建的75萬噸產能又進一步提升至1200噸。
同時,公司的新產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光伏玻璃生產線,具備生產效率高、成本率高、單位能耗低的特點,其單位能耗比舊窯爐低20%左右。
此外,公司擁有1800萬噸的優質石英砂采礦權,可以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數據顯示,福萊特光伏玻璃單位營業成本從2017年的18元/平米降至2020年的14.3元/平米,與剛擁有原片產線的安彩高科相比,成本優勢明顯領先。

從毛利率角度來看,福萊特光伏玻璃的毛利率與信義光能相當,遠高于安彩高科、洛陽玻璃、亞瑪頓等。

在光伏行業降本增效大背景下,擁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將能立于不敗之地。
在先進技術與低成本支持下,福萊特的產品具備性價比優勢,獲得眾多客戶認可。
公司進入光伏玻璃行業較早,具備先發優勢,與全球知名光伏組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國內方面,主要客戶包括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東方日升等,銷售渠道非常穩定。
國外方面,公司成功進入大型光伏組件合格供應商目錄,與國外客戶合作關系較為穩定、持久。
2020年,福萊特內銷收入44.52億元,占比71.11%,外銷收入18.09億元,占比28.89%。
因為光伏玻璃是光伏組件的必要原材料,所以,其需求情況與光伏組件的裝機量密切相關。
近年來,全球光伏組件年裝機量快速增長,從2010年的18.3GW漲至2020年的130GW,CAGR高達21.66%。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到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保守估計為270GW,樂觀估計為330GW。
國內方面,十四五期間,一般預計國內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為70GW,樂觀預計國內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為90GW。

此外,隨著雙玻組件逐步替代單玻光伏組件,對光伏玻璃的需求將起到進一步的帶動作用。
雙玻組件具有相比單玻組件發電量更高、生命周期更長、耐候性、耐磨性、耐腐蝕性更強等優勢,目前市場占比正在快速提升。
2018年雙玻組件的市場占有率僅為10%,2019年的雙玻滲透率已上升為14%。
據機構預測,假設2020-2022年行業雙面滲透率逐步提升至30%、45%、55%,則全球光伏玻璃市場空間分別可達277、362、384億元,3年的復合增速近20%。
從供給側來看,我國光伏玻璃產能已經占到全球產能的90%。
截至2020年末,國內光伏玻璃投產產能29540噸/天,海外產能3650噸/天,合計33190噸/天。
按照國內廠商擴產計劃,到2022年一季度末,國內光伏玻璃產能有可能超過6萬噸/天,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

但隨著光伏玻璃價格下滑,部分中小企業已接近無利可圖的狀態,它們的擴資產計劃有望放緩。
同時,玻璃作為高能耗產業,環保政策日益趨嚴,擴產指標或會邊際收緊,影響擬建項目報建進度,甚至影響審批結果。
福萊特目前擴產項目主要有:
安徽二期日熔化量為1200噸的4條光伏玻璃生產線,上半年已投產2條,另外兩條日熔化量為1200噸的光伏玻璃生產線預計于2021年下半年陸續投產。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鳳寧現代產業園建設五座日熔化量為1200噸的光伏玻璃窯爐,預計于2022年陸續投產;
除在建產線外,公司可轉債募投項目及光伏組件玻璃項目共計9600噸/天。公司擴產速度較快,預計2022年年底公司總體產能超過2萬噸/天。

與光伏產業發展趨勢一致,福萊特業績迎來快速增長,并持續創下新高。
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為62.60億元,同比增長30.24%,凈利潤16.29億元,同比增長127.09%。
今年以來,國內光伏玻璃需求持續向好,特別是在一季度,受大宗商品漲價影響,光伏玻璃價格大幅上漲,公司毛利率一度攀升至58.24%,盈利能力大大增強。

整體來看,福萊特的產品在上半年出現量價齊升的局面,營業收入40.28億元,同比增長61.37%,凈利潤12.61億元,同比增長173.66%,已經接近去年全年凈利潤。
公司應收賬款為11.10億元,整體占比不大,由于公司下游客戶大多為光伏組件巨頭,出現一定的應收賬款也很正常。
同時,福萊特作為光伏玻璃龍頭,對上游原材料企業也擁有很強的占款能力,公司應付賬款高達15.7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目前合同負債高達4.73億元,較年初增長4倍以上,在手訂單充足。

據機構統計,福萊特與隆基、晶科、晶澳、東方日升等組件企業簽訂長單銷售合同,2021-2023年設計光伏玻璃銷售數量約為11.82億平方。
按照最近一年平均價格估算,涉及金額高達340元,約為2020年全年營收的5.4倍,中期內公司業績確定性較強。
從估值來看,福萊特市盈率(TTM)為39.46倍,處于歷史平均中低位區。

同行業可比公司中,安彩高科為24.28倍,洛陽玻璃為29.59倍,亞瑪頓為45.55倍。
光伏組件行業龍頭的隆基股份目前市盈率為49.56倍,考慮到福萊特是光伏玻璃行業龍頭,相對而言,公司目前估值較低。